我国加工贸易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及成因分析

2022-08-11 18:46 更新

内容摘要:对一个国家来说,加工贸易留在国内的加工环节越多,价值链越长,国内增值率就越高,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就越有利。本文从我国加工贸易在全球价值链中地位及成因的角度进行研究,以期为我国加工贸易实现在全球价值链基础上的产业升级提供理论借鉴。

关键词:全球价值链,加工贸易,地位

我国加工贸易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加工贸易价值链是加工贸易企业通过深加工结转、外发加工及原材料和零部件的国内供给,从单一企业加工向多企业的生产联合体深加工方向转变,逐步形成深度关联、相互配套的产业集群,进而不断实现价值增值的过程,包括研发设计、加工生产、运输仓储、物流配送、营销及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对一个国家来说,加工贸易留在国内的加工环节越多,价值链越长,国内增值率就越高,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就越有利。

在加工贸易价值链的环节分配中,可以用“微笑曲线”(见图1)加以分析。价值链由“产品研发→零部件生产→组装→销售→品牌”五大环节组成,曲线左端(价值链上游)的知识产权开发企业,随着研发和设计的投入,产品增值收益逐渐上升;在曲线右端(价值链下游)的品牌销售企业,随着品牌运作、销售渠道的建立,产品增值收益也大幅上升;而弧底部分(价值链中游)的成品装配和低端产品为主的制造业则是技术含量低、产品增值少,而且市场竞争激烈,容易被成本更低的同行所替代的企业。由于产品研发和品牌环节附加值最高,零部件生产和销售环节次之,组装环节附加值最低,而且因为品牌和研发往往具有垄断性,是竞争优势的来源。因此跨国公司通常为保持竞争优势而将这些环节限制在公司内部,同时为了集中优势资源而降低生产成本,将附加值低的组装环节转移到拥有丰富廉价劳动力的发展中国家。因此,我国以劳动力比较优势参与了附加值最低的组装环节,位于“微笑曲线”的中游,即价值链的最低端。

由于处于“微笑曲线”的弧底,我国加工贸易产品增值率始终较低,而由外商控制的产业链上游及下游,其增值收益往往是国内加工贸易企业的十余倍、甚至几百倍。如果我国加工贸易固守在加工组装环节,加工贸易量的扩大并不能带来增值收益的增加,必然会出现“贫困性”增长现象,陷入加工贸易“微笑贫困陷阱”。更为严峻的是,因为加工组装技术含量小,各发展中国家都想通过这一环节嵌入全球生产网络,加之我国是加工贸易大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大量出口势必引起国际市场价格下降,附加值变得更低,导致出口越多,收益越少的“谷贱伤农”现象,即价值链最低端变得更低,而两端变得更高,“微笑曲线”将继续变陡(见图2)。



以服装加工产业的价值链为例,可以看出服装业价值链的构成以及在全球中的价值分配(见图3)。产业上游是资金技术密集型的面料或时装设计,而下游是销售服务型的市场开拓,作为中游劳动密集型的服装生产加工企业来说,处于依赖上游面料供给的同时,又受制于控制着下游销售渠道的企业,其在价值链中的地位可见一斑。在国际服装产业价值链中,昂贵的时装品牌主要出产在巴黎、米兰、东京等著名大城市,而技术含量不高的低成本的标准化的成衣制作则是在一些具有廉价劳动力的发展中国家加工。

我国加工贸易位于全球价值链低端的原因

(一)内在因素的作用

1.历史原因:机制制约使国有企业未成为加工贸易的主体。改革开放后,由于历史原因和机制改革不到位的影响,使得我国承载大部分要素资源的国有企业机制僵化、市场适应能力差,没有能够成为加工贸易的主导力量,而民营企业因许多成长的束缚条件也没能成为我国加工贸易的主体。1990年,外商投资企业在我国加工贸易中的比重为28.8%。而2002年,这一比重上升至75.3%,外商投资企业成为加工贸易的主体,导致大型跨国公司的比重迅速提高。这种局面造成我国原有的大工业基础和技术基础没有充分发挥;而且由于加工贸易的多数利益和加工贸易发展进程的主动权始终掌握在外商投资企业手中,他们通过限制性商业惯例、转移定价等方式,人为地降低增值率,降低了我国加工贸易企业的利润率,而致使我国发展加工贸易可能带来的产业关联和技术外溢效应被大幅度地抑制。

2.产业基础薄弱:加工贸易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我国加工贸易产业基本集中在包括纺织业、服装业、鞋类等能够大量使用一般劳动力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虽说2000年以来,在我国加工贸易产品中,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重逐年增长,但我国这些加工贸易产品的生产仍主要依赖于外商投资企业的资本和技术,加工贸易企业的产品制造能力、技术水平及资金表现不足。相对于服装、纺织等加工贸易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长足发展而言,加工贸易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确实有待于进一步地加强。

3.核心专利技术和自有品牌缺失:制约加工贸易国内价值链环节的提升。据国家知识产权局资料显示,我国99%的企业没有自己的专利,拥有商标的企业也仅有40%,国内拥有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仅占万分之三。在我国发明专利申请中,来自国外的申请占82%,且技术含量较高;来自国内的申请仅占18%,且技术含量较低。82%和18%的比例凸显加工贸易产业链上延伸路径困难重重,产业链上游的技术壁垒、下游的商标控制,都使国内加工企业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同时,我国加工贸易产业的技术吸收消化和模仿创新能力距离现实产业发展的要求和未来产业发展的目标都有很大的差距。产品结构仍以低技术的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即使是高新技术产品也存在着加工过程短,关键环节在国外或者为外商掌握等问题。在产品价值链中占据的是增值含量低的环节,这些环节技术含量不高、进入门槛较低,国际竞争激烈,因而国际市场上该类产品处于供给过量状态、价格不断下跌、产品附加值也不断下降的状况。

4.国内采购率受政策约束:影响加工贸易价值链向上游延伸。一般企业采购原材料与零部件包括境外采购、国内采购、订购方提供、母国提供、母公司内部采购等多种方式。根据罗莉东(2005)对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及东莞市的200家加工贸易企业进行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我国加工贸易经过一定时期的发展,虽说国内价值链较以前有所加长,国内采购原材料与零部件的比率逐渐增大,但总体而言,国内采购率不高,而且国内采购以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工业制成品为主,原材料与零部件的供应方以外商投资企业为主。同时,国家“鼓励国内采购政策不足”是制约加工贸易企业价值链向国内延伸的重要因素。其中主要是现行税制使来料加工企业税负加重,来料加工企业在产品出口时只收取加工费、没有销售收入,如果采购国内原材料、零部件而不能享受出口退税,那么加工贸易产品结转环节的税收负担最终会由来料加工企业承担。而且,据我国有关政策规定,只有离境出口的产品才能申请出口退税,这造成以保税区仓库交货进行出口的加工贸易企业无法享受出口退税,从而阻碍了加工贸易企业价值链向仓储、运输等国内相关产业环节的延伸。本来利用加工贸易增加国内采购和延长国内价值链可以增加产品附加价值、扩大我国出口,但现实中却受到许多政策性约束。

以上内容是否对您有帮助:
App下载
App下载

扫描二维码

下载App

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