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1.1k) 书签 (0)

壳牌集团:"世界上最赚钱公司"的企业文化

2022-08-11 18:46 更新

英国/荷兰壳牌集团〔Royal Dutch/Shell Group〕是国际资本合资设立的世界第一大石油垄断集团。壳牌集团60﹪的股权由荷兰皇家壳牌石油公司持有,40﹪的股权由英国壳牌运输贸易公司持有,总部分设在荷兰海牙和英国伦敦。壳牌集团的核心业务包括勘探生产、油品加工、化工、天然气、发电等五大方面,其经营的石油和天然气约占全世界的8﹪,在大约50个国家勘探石油和天然气,在34个国家提炼石油,把石油销往100多个国家,公司业务涉及130多个国家。作为全球500强中最受人注目的企业之一,壳牌集团被称为"世界上最赚钱的公司"。1993年到1996年连续4年是世界500强的利润第1名。壳牌集团由企业文化形成的经营方略和管理模式,极大地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得到世界各国企业家、经济学家的一致推崇,被誉为"壳牌模式"。这些成功的经验被许多国家的企业所借鉴和模仿。
壳牌集团在《财富》2003年度世界500强中排序第4位,年营业收入1794.31亿美元。

一、壳牌集团的百年风雨历程
皇家英荷壳牌集团创建于1907年,其前身系两家独立的公司。一家是荷兰人琼·凯斯勃于1890年创立的皇家荷属东印度群岛石油钻井开凿公司,后改为荷兰皇家石油公司;一家是英国人马库斯·塞缪尔于1897年联合从事石油运输及销售业务的几家中小企业组成的英国壳牌运输贸易公司。这两家公司原为竞争对手,后在同洛克菲勒财团的激烈斗争中联合起来成立壳牌集团。
1910-1913年期间,壳牌集团先后在加里曼丹、俄国、埃及、墨西哥、委内瑞拉、特立尼达及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建立炼油基地,并先后在美国加利福尼亚等州设立子公司。1913年,壳牌集团分别收购了伊拉克、埃及、委内瑞拉、罗马尼亚、俄国、墨西哥、加利福尼亚、俄克拉荷马等地的产油公司,并逐步扩大了设在欧洲、澳大利亚、亚洲、非洲和南北美洲的销售机构,因此跃居世界石油公司首位。
壳牌集团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受到洗礼。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壳牌集团在罗马尼亚的财产全部被战火摧毁,在俄罗斯的所有资产都被十月革命后的苏维埃政府没收。受战火影响,开发委内瑞拉油田的工作几乎停顿,在荷兰安的列斯省库拉索岛兴建炼油厂的计划搁浅。一战结束后,世界飞行活动的先驱阿尔科克和布朗于1919年,使用"壳牌"燃料进行了具有历史意义的飞越大西洋的飞行,从此壳牌集团名声大振。1920年,壳牌集团原油日产量达10万桶,占世界石油总产量的5.3﹪。1922年,壳牌集团在阿根廷获得了采油的特许权,在文莱、英属的博尼欧获得了关于石油的各项权利。壳牌集团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1922-1929年壳牌集团分别在加拿大、美国、伊拉克及马来亚成立子公司,并在印度、远东各地扩建销售网。1929年,壳牌集团取得了伊拉克石油公司的23.5﹪的股权,并同参加这一公司的各外国石油公司达成了"红线协定",即在中东地图上划出红线的范围内不得单独行动攫取石油利益的《卡特尔协议》。壳牌集团还同美国标准石油公司和英国一伊朗石油公司签订了《阿克那卡里协定》,即瓜分世界石油销售市场、控制石油生产和价格的秘密协议。到1938年,壳牌集团原油日产量已达到58万桶,比1920年增长了4.8倍,占当年世界原油总产量的10﹪。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荷兰被德国法西斯占领,荷兰公司总部迁往库拉京岛,公司的核心人员则去了伦敦。整个二战期间,壳牌集团的损失惨重,其所有油轮都在政府的管制之下,到二战结束时,共损失了87条油轮。二战结束后,世界各国对石油的需求日趋旺盛,壳牌集团原有的运输与冶炼设施不能满足需要,为此,在寻找新油田的同时,壳牌集团开始大规模地兴建新的炼油厂,并扩充炼油生产能力。壳牌集团雄心勃勃地进入全球经营时期。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世界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速度加快,当时,壳牌集团所提供的石油产品几乎占世界石油生产的1/7。1954年,壳牌集团从美国控制伊朗石油的国际财团中获得了14﹪的股权,在中东其他国家和西欧、北美、非洲、远东各地开展大规模的勘探和采油活动。尤其是50年代后期,壳牌集团成功地开发了天然气这种新产品,使其发展规模进一步增大。1959年,壳牌集团的下属公司NAM公司在荷兰的格罗宁根发现了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气田,1963年开始正式生产,到70年代初期,格罗宁根的天然气已能满足欧洲50﹪的市场需求。1970年,壳牌集团的原油日产量达420万桶,比1938年增长了6.2倍,占当年世界原油总产量的11﹪。70年代,壳牌集团除积极参加在北海以及在美国、加拿大东海岸油气田的开发与生产外,并向金属冶炼、核能开发、煤的综合利用等多样化经营方向发展。
20世纪90年代,由于爆发伊拉克占领科威特的海湾战争,引起了石油价格的暴涨。壳牌集团成为最大的受益者,一跃超过了其头号对手埃克森石油公司,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炼油商,年销售额达到了l070亿美元,在世界500强排名中仅次于通用汽车公司。
2000年,壳牌集团年营业额达到1753亿美元,净利润127亿美元,在《财富》杂志世界500强中排名第六位。
2003年,由壳牌集团牵头的一个财团与俄罗斯政府正式签订了合同,决定在萨哈林岛(库页岛)投资100亿美元,建立一个世界最大的液化天然气工厂,建成后预计每年生产960万吨液化天然气。同时,还要铺设贯穿全岛的石油和天然气管道,在萨哈林岛南部建设一个石油输出港,并开发该地区更多的气田。
壳牌集团与我国的业务联系始于1889年。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壳牌集团对中国不断增加投资,在国内设有10余个办事处、10多家独资/合资企业,有员工800余名,绝大部分为中国籍员工。壳牌集团参与了中国南海西江海上油田的开发,成为在中国生产原油最多的跨国石油公司,投资额预计将增加到40-50亿美元。

二、企业文化提升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长期经营中形成的,独特的、动态的能力资源,支持着企业现在及未来在市场中保持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发展,这种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整合各种资源和各方面能力的结果。美国密执安商学院普拉哈拉教授和伦敦商学院加里?哈姆尔教授在经典的《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一文中首先提出了"核心竞争力"概念,同时指出:"多元化公司就好比一棵大树,树干和几个主要枝杈是核心产品,较纤细的树枝则是业务单元,叶、花与果实则属于最终产品。为大树提供养分和起支撑固定作用的根系就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1997年英国经济学家情报社等所做的《展望2010年》调查报告显示,当前全球67%的公司是基于核心竞争力来推动竞争优势的,到2010年这一比例将达到85%。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企业文化会对企业的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初创期的企业,往往会因为企业的产品特色、市场营销特色而使企业获得卓越声誉,而对于像壳牌集团这样的老牌企业,其独特的企业文化是支撑企业不断发展的秘籍。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员工共同认可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会为企业的经营发展带来直接影响,成为"为大树提供养分和起支撑固定作用"的核心竞争力。

以上内容是否对您有帮助:
App下载
App下载

扫描二维码

下载App

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公众号